最近
小石头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↓
在我们的脚下埋藏着很多
见证地球亿万年演化的石头
它们有的深藏地下4000米至8000米
甚至更深
有的酷似“蜂窝煤”
宝贵的油气资源就藏在其中
点击收看《院士公开课》▲
近日
CCTV10央视科教频道播出
《院士公开课》
中国工程院院士
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勘探专家
郭旭升
在节目中为大家讲述
地球深部有哪些油气宝藏?
超深层勘探开发难在哪?怎样找到油气?
页岩气如何做到立体开发?
人类会不会挖穿地球?
......
为什么要向地球深部进军?
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油气使用量加大,我国油气开采自给率出现不足。
据统计,2023年,我国石油消费量为7.56亿吨,其中自产原油2.09亿吨,天然气消费量为3949亿立方米,自产天然气2324亿立方米。
从目前油气勘探来看,我国资源条件较好的盆地比如松辽盆地、渤海湾陆上、鄂尔多斯盆地,资源开采分别达到70%、53%、50%。同时,老油田也面临着油气品质和产量下降、开采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难题。
然而,地表6000米以下甚至万米深的地下,专家评估资源量高达671亿吨,当量占全国油气总资源的34%。
郭旭升:“对常规油气田来说,4500米到6000米我们称为深层,大于6000米叫超深层。深层、超深层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。已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主战场,也是端牢能源饭碗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。”
向地球深部进军,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科研人员不得不面临的挑战。
地球深部有哪些油气宝藏?
当节目中问到“向地球深部进军会遇到什么”时,郭旭升院士向观众分别展示了埋藏在地下3400米、地下4500米、地下7000米和地下8000米深处的岩石。
▲类似“蜂窝煤”一般,地下3400米与地下4500米的样本对比,一个粗糙,另一个细密。
▲这块“大蜂窝煤”,来自地下7000米深,属于2.5亿年前,二叠纪时期的白云岩。
郭旭升:“它们的形成大多是海里的生物礁、珊瑚、微生物等在地下演变而来。因为是碳酸盐岩地层,在埋深的过程中,抗压实作用比较强,岩石较硬,很多孔隙能够保留下来,所以它在7000米仍有非常好的孔隙。我们就是在这里面发现了元坝气田。”
这些外表看似普通的石头见证了地球亿万年的演化。随着钻机不断迈入地球深层,丰富的地下资源也渐渐崭露头角。
2012年,在重庆涪陵地下发现了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——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。
地壳到底有多厚?人类能否挖穿地球?要多久?如果挖到地球中心能看到什么?
面对网友的疑问,郭旭升说,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、地幔、地核三部分。
地壳的一般是5公里到70公里,陆地上是30公里到70公里。地幔的厚度一般是2900公里,地核厚度约3470公里。
郭旭升:“我们现在的石油勘探开发,主要都在地壳这部分,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,现在还在蛋壳上活动。所以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,向地球深部进军,前景非常广阔。”
超深层勘探开发有何难点?
地球内部有着极其复杂的环境。目前人类钻的最深的是苏联的科拉超深井,它的深度是12262米,相比地壳5公里至70公里的厚度,就像是在地壳上扎了一针。
随着深度的增加,地层内部温度不断上升,平均深入100米就上升2.5摄氏度至3摄氏度,深度到达7千米时,地下温度已接近200摄氏度。
除了高温之外,在地下7千米的岩层中还隐藏着1000个大气压,就好比人的拇指上承受着一头大象的重量。
面对如此极端的地下环境,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?
郭旭升:“选点是整个勘探工作的关键,是一切工作的龙头。首先,从事地质的同事,要结合周边露头的资料,或这个地区打过的其他层位的井的资料,对地质情况进行研究,明确大的方向,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上物探。”
用什么方法给地球拍CT?
物探就好比给地球做CT。
给地球拍CT,这并不是一个脑洞题,相反,这是科学家们在需要探测地质情况的时候,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式。
郭旭升:“通过人工放炮激发,把地下反射上来的地震信号接收下来,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分析形成影像。”
郭旭升院士在节目中向大家展示了一张“CT图”,画面中带有波纹的部分,被院士称为“羊肉串”。
这些是埋藏在地下7000-8000米深处,所形成的裂缝溶洞,影像显示有空腔,就意味着这里可能是一块存储着油气的大气田。因此,找到了“羊肉串”就意味着可能取得重大突破。
郭旭升:“接着我们还要打横井,比如在顺北油气田,打完直井后再打水平井,类似串很多个‘羊肉串’,这样能够实现高产。”
通过一张“CT片子”,就能够了解哪个地方有好的储集空间,哪个部位能够形成油气的富集,这样实现了看得准,更精准地部署井位。
郭旭升:“我们行业有句话叫钻头不到,油流不冒,这就是钻井的重要性,只有钻井下去了,这才是实实在在的。”
页岩气如何做到立体开发?
除塔里木盆地外,通常来说,在7000米、8000米的超深层位置,大部分以气为主。天然气经过简单的净化,可以直接进管道或工厂,输送至千家万户。
在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——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开发中,科研人员面对的气层挑战难度极大。每一套层系的地层的压力、温度、流体性质都不一样,最高钻地地层压力到132个兆帕,压力高。
同时,这里的地层硬度高,流体包含水、有毒硫化氢,整个工程技术难度系数非常大。
四川盆地周原为喀斯特地貌,地下有很多溶洞暗河,都将给钻进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。一旦遇到松软地层,井壁容易挤压钻杆,如果不能及时发现,可能导致井报废,造成几千万的损失。
而页岩层厚度太薄,如果只是垂直打进,开采的空间太小,难以形成高产。如何解决这个难题?郭院士团队提出了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。
他们在地下深处打出一个水平井,精准地顺着页岩层前行,延伸1500至2000米,就像一条游走的蛇,紧贴着地层缓慢推进,并借用一个地下的导航系统调整路径,确保在页岩气层中准确钻进。
打完井后,还要把这些1000多米的水平段用工具把它分段,分段后进行压裂改造。
为什么要进行压裂改造?
郭旭升:“这是因为页岩非常致密,空隙为纳米级,在地下互不连通,要把一段射开后,用水携带大量沙子进入地层把页岩击碎。”
“通过击碎,把本来不连通的纳米级孔隙连通起来,在压开缝后,沙子用于撑着不让地层再闭合,这样就能够获得高产。我们在涪陵页岩气田也是打了三层水平井,是一个立体开发。”
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于2013年正式产气,此后十几年,涪陵页岩气田为长江经济带沿线中下游的6个省、2个直辖市,70多个大中型城市、2亿多居民送去清洁能源。
为了最大化开发资源,中国石化积极探索立体开发模式,涪陵页岩气田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立体开发的页岩气田。截至目前,涪陵气田焦石坝区块整体采收率比2013年开发初期翻了一番,涪陵页岩气田三层立体开发井组采收率,达国际领先水平。
涪陵页岩气田也成为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,截至目前,累计产量近700亿立方米,推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区域、层位、深度上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end
更多阅读推荐
(点击图片获取全文)
增长9.7%!好气!
现在的汽油,确实少了东西!
中央和国家机关,应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!
素材 | 央视网
组稿 | 刘锦妍
原标题:《突破地下万米!“人类挖穿地球,还需要多久?”》
阅读原文